发布时间: 2025-08-07 06:25:24 来源:饲料常识
7月29日,牧原集团董事长秦英林,在北京获得非公有制经济人士“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”荣誉称号。
这意味着,其与会上其他99位接受荣誉的非公有制人士,共同收获了国家级“高水平发展”认证,得以成为各自领域的风向标。
的确,牧原所推行的一系列模式、技术创新,早已启动了养猪行业在新时代的新征程。
市场无形的手驱使着供需关系风云变幻,应对它的办法,就是不断减少相关成本,在市场价被供给量压低到极限时,还有钱赚。
这也让规模竞赛一度成为行业主旋律,人们期望通过边际的比拼,抢占更多市场份额。
以紧密关系猪肉价格和质量的猪饲料为例,其在养猪成本中占比6、7成,以豆粕、玉米为主要原料。
其中,豆粕价格比玉米高,有时甚至数倍于后者。但豆粕中的赖氨酸等元素,又是生猪蛋白质合成和肌肉生长不可或缺的营养。
一定程度上,这得益于牧原董事长秦英林的“学术背景”。上大学时,他主修畜牧营养专业,很早就开始关注猪所需要的营养话题。
与英国专家对“赖能比”的早期研讨,以及无数的实验,都指向一个结论——豆粕中有大量赖氨酸难以被猪只完全消化。
人能吃补剂,猪为什么不能?毕竟通过合成生物技术,玉米也能发酵赖氨酸,而且成本更低!
为了合成豆粕中的赖氨酸以及各类氨基酸,2020年,牧原就携手西湖大学成立了联合研究院,专门研发。
2023年,以“猪粮安天下”为初心,牧原与合成生物高科技公司元素驱动合资成立牧元安粮。一个合成生物产业平台由此诞生。
随着生物工程师的研发突破,如今猪成长所必需的八种氨基酸,牧原都已掌握生产的技术和设备,简直就是饲料成本的平衡器。
而这只是牧原践行科学养殖、科技赋能的一项。在牧原,你能够正常的看到各种“赛博养猪”的场景——
猪只住进了六层楼的产业综合体,它们乘着电梯在各个养殖单元流转,在不同成长阶段得到精细化照料;
全天候巡检机器人,正实时检测反馈猪舍内部环境和猪群健康情况,相当于“高级智能兽医”;
空气过滤猪舍等研发成果,极大降低了蓝耳病和非洲猪瘟等传染性疾病对生猪养殖的影响;
降氨除臭设备的研发投用,更是解决了养猪行业臭气污染问题,被列为国家标准的生产的基本工艺,在畜牧行业推广应用……
据了解,目前其豆粕用量已降低至5%左右,每头猪减少使用豆粕31公斤、饲料成本节省了15元。
按牧原年出栏7160万头生猪计,一年节省本金2.34亿元,减少大豆用量200多万吨。
而从总的来看,随着一系列科技赋能效应的持续释放,2025年以来,牧原养殖成本持续下降,6月已从年初的13.1元/公斤降至低于12.1元/公斤,接近全年成本目标。
今年上半年,牧原实现105亿-110亿净利润,同比增长9倍多;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更是同比增长11倍多。
更重要的是,牧原并非唯一的获利者。重塑产业链的创新,必将反哺到产业链的每一个参与者。
为了推动养殖业摆脱大豆“卡脖子”的困境,2021年,秦英林就把“大力推广低蛋白日粮应用”写进人大建议案,并且面向全体同行公开了低豆日粮的核心技术,让我们有能力牢牢将“肉盘子”端在自己手中。
经测算,假如得到全国推广,一年就能节约2000万吨大豆,相当于1.54亿亩耕地大豆产量,将近整个中国大豆种植总面积!
而今年4月,农业农村部就发布了《养殖业节粮行动实施方案》,精确指出到2030年,全国养殖业消耗饲料中,豆粕用量占比要降至10%左右。
过去,豆粕中难以被猪消化完全的蛋白质等营养物质,排出体外后就成了废弃物。不仅浪费,更是污染。
牧原通过合成生物技术科学化饲料的营养配比,让猪完全吸收,能大大降低氮排放量。
经测算,目前每头猪每年能实现氮减排1.26公斤。只牧原一家一年就能实现氮减排近9000公斤。换算到全国,一年则能实现氮减排82万吨。
牧原结合“粪肥处理”和周边农户发展的“种养循环”模式,是其创新正外部性的又一典型体现。
牧原就向养殖场周边土地免费提供灌溉水肥和种植技术服务,让“猪养田、田养猪”的老智慧,重新在现代养殖业的土壤上循环起来。
不仅帮助农户节约了化肥支出,还提升了产量,近5年牧原助农减投增收累计达50多亿元。
事实上,牧原与农户的关系千丝万缕,很多一线养殖员工,都是周边及偏远地区的农民。
通过公司的培训和师父的传帮带,他们逐渐成长为优秀的养猪工程师,收入也有了保证。
而牧原内部鼓励全员创新,只要能解决一线问题,员工的建议就有机会成为“金点子”“银点子”,收到表彰奖励。
牧原用现代科技改变了养猪人的工作环境,更极大程度提升了这项职业的专业价值,释放了员工的主观能动性。
比起一家养猪公司,它更像是集合生物科学技术、人工智能等热门领域于一身的科技公司。而就在人们以为它已触到新的天花板时,牧原还在突破。
极具特色和竞争力的现代化养殖体系,是牧原的又一独特资产板块,将其不断对外推广和复用,成为了牧原极富确定性的增长路线之一。
就在2024年9月,牧原就与越南养殖三巨头之一BAF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,而楼房养猪模式正是其向BAF输出的最关键技术之一。
作为全球猪肉消费量排名前五的国家之一,越南猪肉市场正在迅速增加,而猪周期也将在这里上演。
牧原“全自养、全链条、智能化”模式所带来的成本优势,不论是局部赋能,还是整体复制,都极大地满足着类似越南这样的高增长市场中,有力竞争者的诉求。
事实上,就在牧原与BAF的合作达成后,后者就迅速加快了扩张速度,仅2024年第四季度就完成了对11家畜牧业公司的收购。预计到2025年底,其母猪存栏量将增加至10万头。
BAF还曾表示,有了牧原有关技术优势保障后,有信心达到2030年实现母猪存栏量45万头、商品猪出栏量1000万头的目标。
这很难不让人回想起几十年前的中国,在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初期,我们正是借助海外企业的技术和设备得以起步。如今,我国在历史进程中的身位已截然转换,而牧原正是中国生猪养殖业的杰出代表。
处在新发展时期的中国经济,需要的正是这样敢于跳出内卷、积极创新、探索科技,开辟行业新路径的引领者。
随着牧原在现有路径上的持续耕耘、更进一步,其必将在未来的产业整合和国际竞争中,发挥更大的能量。
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,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依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(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、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)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;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,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
上一篇: 育肥猪本钱有构成